名师论教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师发展 >> 名师论教
走向平和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发布时间:2021-04-07 09:05:18  点击率:

张薇

我现在担任X2006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传说中寄宿制学校一年级的可怕,大概是对于我这样从来没有教过寄宿制一年级的 “菜鸟”而言。虽然教书16年了,可这个一年级的班主任,让我感觉自己像刚入学的孩子,一切都是重新开始学习,真正地与孩子共同成长。说到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实在是汗颜,我有的是困惑。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在困惑中学习、反思,有时身心疲累却又柳暗花明,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琐碎工作中丈量着每天的美好时光。

一、 一切都在摸索、变动、进步中。

在薛瑞萍这本日志中,你可以看到,她时时在反省自己,时时在思考面对的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又不懈地探索、研究。这能不进步吗?这样的人,想不做个好老师都难。

从孩子报到那天开始,我们班就建立了微信群。对于这个信息时代的产物,老师们是既爱又恨,家长群舆论的东南西北风似乎让人觉得难以掌控。权衡利弊,我当时颇为犹豫,但后来还是决定建群。我总相信:认真负责地教书育人,端正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坦坦荡荡、一无所惧。我总习惯性地相信家长的真诚和善意,我不回避问题,我与他们一体,又有何惧?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希望我们班级的群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团结上进的群,我希望我们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互相理解的,涉及到本班孩子行为表现等隐私的问题,请和老师或其他家长私聊。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面对孩子的问题。还有,家长群也是我们的家长培训学校,有好的关于教育的文章,我会转发给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一年级刚开学的那段时间,真的很累。处理微信群的家长信息都要花去我很多时间。于是,我把问题分类:需要白天马上回复的关于孩子生病需要照看、询问孩子情绪、是否吃药、什么书本忘带要我帮忙去传达室拿之类问题,看到就尽快处理回复,其他可以推后的问题就是下班之后回复。因为下班后还要下寝协助生活老师,所以很多给家长的回复是在10点之后,而且基本每条信息我都做到了详细耐心回复。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理解家长各种希望交流答复的心情。一个孩子刚刚交到我手里,他们心里有志忑、有焦虑,我有责任让家长的心境平和。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

有一天,小斌的妈妈晚上在微信私聊信息给我,说斌斌白天摔得脚出血了,另外一个女孩子说老师都不管什么的,言语当中都是谴责之意。我努力回想,才想起,白天是有个女孩告诉我,斌斌的脚摔伤了。正好我忙得焦头烂额,问她斌斌大名叫什么,她也糊里糊涂说不清楚。我让她先出去,过了一分钟,我跑到走廊往操坪里张望了一会儿,似乎很平静,也没看到受伤的孩子,就交资料去了。放学家长来教室接的时候,有个孩子告诉我他脚伤了,我看膝盖处破了一点点皮,有几线小血丝。当时家长都等着接孩子,我也走不开去送他去医务室,就告诉他回去搽药。我知道那个孩子只是皮外伤,也许有的家长带回去也不会说什么,而这个家长也许就纠结一些,但我心里还是很自责。看到信息,我马上发信息和家长解释了当时的情形,也为我没有及时为他搽药感到抱歉,并表示这是我的疏忽,以后我在工作中会更加细心。我想家长在乎的可能不是那点小伤,而是老师的没有及时处理的态度,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冷漠的老师。虽然我当时也有那么一丝丝委屈,觉得家长纠结,但现在想来,我要感谢那个家长的责备,他提醒了我:要用比对待高年级学生更细心负责的态度对待低年级孩子的安全问题。老师该要做到位的工作,一定不能马虎。 当然,这些都是我和那位家长私聊交流的。所以,老师在家长群收到家长的负面信息,一定要引导家长私聊处理,不要扩大影响,不要积压矛盾。只要在只言片语之间发现的家长的情绪,一定要及时处理,或明或暗,分寸把握得当。我发现,只要自己实事求是、善于反思自己,和家长、孩子坦诚相待,很多人和事都能让我成长。

一年级刚开学一段时间,我基本上天天拍照片发在班级群里,放学后在办公室加班写孩子的表现,写一些我对于孩子教育的提醒或感想。在我的努力下,班级群的交流慢慢进入正轨。开学两个月后,家长的琐碎信息越来越少了,基本不会过度关注孩子和学校工作,该干嘛干嘛去了。一直到现在,家长群的家长都非常给力,成为我们帮助孩子学习的良好平台。

二、家长之间也要多沟通

关于孩子之间打闹受伤的问题,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就给家长讲了我儿子在幼儿园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结果发现孩子撞到下嘴唇,裂开出了好多血,看到之后我心疼得眼泪水都要出来了,可还是忍着,要孩子带我看他在哪里撞的,然后告诉他:“受伤的原因是你自己不小心,是因为自己跑得太快,下次一定要看清楚脚下的路。老师和妈妈不可能每一步都跟在你身后。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告诉家长,我当时说这些话,真的不是为了取悦旁边幼儿园的老师,只是看到老师眼中的惶恐,同是老师的我很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也不愿意我的孩子变成一个总是把过错推到别人头上,而不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然后,我建议涉及到孩子打闹受伤的问题,在老师及时告知事情经过后,请打人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主动联系受伤的孩子,慰问、道歉,受伤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正当要求,但尽量真诚宽容地处理孩子问题,不要斤斤计较,因为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后来,我们班孩子之间的纠纷,家长一般都自己在群里处理得非常不错了,很少来为难我这个班主任,但我晚上--定会打电话询问孩子伤情和双方处理情况,第二天到班上再强调安全问题,向孩子们陈述家长处理事情的过程,并表扬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因为很多时候,开口不打笑脸人,人争一口气,带着将心比心的心理去处理问题,大家都会觉得心里温暖而不去计较。

三、接纳孩子,忽略是一种教育,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我曾经看到过个外国优秀教师的脱口秀,我牢牢记得她的中心:教育,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国古语也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个人的班级管理风格,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为我中气不足,声高则无力,典型的“被温柔”风格,但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站在讲台上的我,也许不够优秀,不够强悍,态度不够坚决严肃,管理不够严苛到位。但如《薛瑞萍的班级日志》中所说:“以静传达静,以静养静,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孩子虽小,他的世界并不小。我也相信“柔软”的心更能接近孩子的体温与心跳。

首先,我们要改变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我观察过很多人,同一种意思,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表达形式下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教育的效果也不一样。我也经常揣摩我的长辈和我的领导对我说的话,哪些话让我沮丧,哪些话让我鼓舞而更加努力,将心比心,我就慢慢学会如何与孩子交流了。比如我的孩子早上磨蹭,我以前总是很烦地坚决地说:“你再不刷完牙出来我就走了,你一个人去上学。”听完这话,孩子一般是尖叫伤心。后来,我换成说:“崽崽,你快点刷牙,妈妈会在外面等你一起走哦!”“好咧!” 他一般就很愉快地去了。所以现在在班上,我尽量说:你可以这样......我建议你这样做......我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了......类似的话语,我觉得更正面更有力量。而且对孩子切忌唠叨,就事论事,批评完该干嘛干嘛去。记得我小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我爸爸和我谈心,和我讲完他的看法后,结尾总是:“当然... ...爸爸的话只是参考和建议,最后作决定的还是你自己。”所以我从小心里很少逆反。上次有个孩子来告状,说另外一个孩子弄坏了他的水杯,我对弄坏水杯的孩子说:“你弄坏了他的东西,应该道歉,然后来听听他的想法吧!”孩子道歉后,我对坏了水杯的孩子说:“有两个建议,一是让他赔一个水杯, 因为他应当为自己的过错负责,这是你的正当要求;第二是你可以不让他赔,选择宽容和原谅他。老师尊重你的决定。”他想了想,说:“老师,我选择不要他赔。”我笑了,摸摸他的头,夸他这是个了不起的决定,虽然水杯坏了,但你学会了宽容。通常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语气定要平和,不要动辄厉声呵斥、怒目相向或恶语中伤,事情已经发生,我们的目的在于教孩子优雅大气地处理问题,而不是批评孩子。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我有时间就会在班级像讲故事一样讲讲事情的过程和两个孩子的处理方法,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很喜欢听这些身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我觉得比课本上的知识还重要。

对于班级的“钉子户”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要蹲下来接纳他们的不足。“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的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这本书扉页上的话。刚参加工作时,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这句话我牢记于心。但是我发现,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之类的观念,让教师如履薄冰,生怕担上“教不严,师之惰”的责任,所以对于那些调皮捣蛋行为反复的孩子,总是牢牢揪住,放大坐实。实际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就算孩子一时被高压镇住,可心里的问题却如远古洪水一般,堵住而没有疏导通畅,一旦爆发,将如猛兽般可怕。而且我觉得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他们的行为意识尚不稳定,出状况、犯错误,再正常不过。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有恃无恐,或明知故犯,往往只是出于无知、好奇或天生的表现欲。这时,教师能接纳孩子,不偏见、不暴怒、不狂躁,有耐心,就尤为重要。

小志,就是我们班的“钉子户”,一个很有故事的孩子。学期开学时,小志的顽劣调皮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有一天惹事达到8次之多:打人、踩草地、跑去地下车库玩、爬栏杆、丢别人书包、乱扔垃圾、拿别人东西、上课弄得乒乒乓乓响,几乎在班上引起民愤了。那几天,我都要被他弄疯了。他则混世魔王一般软硬不吃。有一天, 心浮气躁焦头烂额的我做了一件本不是我风格的事:打电话给他爸爸,让他爸爸提前一节课接小志回家冷静反思,让他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拎着书包出教室。以前,我实在没有遇到这样猴子精变的精力如此充沛惹事的孩子啊!送那孩子出了校门,他爸爸停车,就拿出一根粗粗的竹枝,那铁青的脸气势汹汹。我一怔,心想大事不好,还没回过神来,他爸爸一个健步窜过来,抓起我身边那孩子的衣领子,提猴子一样往地上一摔,“砰”的一声闷响,孩子前额砸在地上了。他爸爸不管不顾地扒开他的裤子,用力抽啊!我吓坏了,赶紧跑过去扯开盛怒的家长,扶起那孩子,左前额砸破了,渗出血丝。我吓坏,飞快地把那孩子塞到柱子背后,把家长扯到另一边生气地说:“太吓人了!打他也要注意轻重啊!你要这样打他,我不许你接他回去了!”虽然那孩子的爸和我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心里还是觉得那枝条似乎抽在我的身上一般一阵阵地疼,还有那孩子流血的伤口刺痛了我,是我告状害他挨打了。我心里内疚自己的黔驴技穷,这样的告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但是,我也大致明白了这孩子在什么方式的教育下成长的。我和家长在校门口聊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回家不打孩子了,我拿了药来给那孩子涂抹了才让他接回家。那几天,我总是在思考小志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急躁,心里也内疚自己没有真正地接纳小志。实在没有什么好法子,我打算观望一阵子,也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第二天来,小志“江山依旧”。不能改变你,我就改变自己吧!我这样想。忽略,有时也是一种教育。上课时,他依然有时溜到桌子底下去玩,有时屁股坐到后面个孩子的桌上了,甚至还弄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吵我上课。我没有表现出惊诧,只是不断地提醒:请你坐好!小志,要打开书了!小志,要写字了!小志,我需要你安静地不吵我上课。偶尔一次他听课了坐好了,我就夸张地表扬他!但是,依然每个星期至少收到两张小志惹事的扣分条,学校的高年级值日生和很多老师都知道小志的名字了!每来一张他的扣分条,我就递给他说:“小志,你的扣分条,真希望你能为班级做点事而不是扣分!”有一天早自习,大部分孩子都在认真读书,只有小志是坐在桌子底下砰砰地敲打什么,我走过去轻轻拉起他,帮他摆正桌椅让他坐好,本来打算说:“小志,快读书!”那天不知为何心念一动,我改变主意了,我摸摸他的头轻声说:“《升国旗》这课读熟了吗?”他仰起脏脏的小脸骄傲地说:“我都已经背出来了!”我半信半疑,这是要预习的课文,还没有学呢!我故意睁大眼睛,夸张而惊讶地说:“不可能吧?我还没有教这课呢!我都背不出来呢!来,你背给我听。”他随我到教室门口,他真的背出来了!我毫不掩饰我的高兴:“小志,你真是了不起,真是让我感到惊喜,没有学的课文背得这么好!”我马上回到班上,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小志,还奖励他一个最漂亮的贴纸。然后告诉所有的孩子:“小志虽然有很多要改正的缺点,你们要多提醒和帮助他改正,但是背书背得好这点你们很多人要向他学习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小志也一样。”后来,班上一个男孩子回家和他妈妈说:“我们班小志没有教的课文都背出来了,好厉害哦!”我又把这句话当着小志的面学给班上的孩子听,也意在鼓励班上的孩子接纳小志,正确地看待每位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后来很久,我不曾发信息给小志爸爸告状,并不是无状可告,而是我意识到,我要引导好他爸爸的情绪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恼怒和暴躁,有时会毁了那孩子。许久后,小志爸爸主动问我小志的表现,并主动说很久没有打小志了,我都很轻松地聊着,告诉他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告诉他要求孩子可以严格,但是态度和方式不可简单粗暴,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安慰他孩子的教育急不来,他不是任你摆布的机器,我们一起努力,孩子慢慢长大就会慢慢懂事的。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小志上课答问题的时候多了,虽然他听课的时候还是坐不住,但我只要他屁股大致在椅子上就表扬他,因为暂时不能把他和别的孩子一样要求。薛瑞萍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中对待表现好或不好的孩子,她就是模糊教育:让他们投身于学校生活的洪流,让孩子在模糊的快乐中长大。我也觉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时教育之后,适当忽略,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就慢慢懂事了!后来,小志下课违纪的次数少了,有时下课,他还来找我聊天,听到有趣的地方,我也会哈哈大笑。虽然他还是要我很操心,但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文明优雅的孩子!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或许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诠释。成长

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守望,不是放纵自流,也不是拔苗助长。守望,是一种严格的看护,一种智慧的等待。”(选自《教师博览》原创版201602)所以,我觉得孩子应该在一个被尊重,而不是被侮辱的紧张的教室里长大。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天真无邪的时候,他们的灵气尚未被这些世故和题海消磨,要在这四壁的教室生出一些情趣才好啊!我总是在中午他们吃饭的时候和他们轻声聊聊天,有一天一个孩子从餐盘里拿出一块自己带的油油的黑乎乎的肉给我,我笑眯眯地很享受地吃掉了;有个孩子只要带了水果,午餐时总要从饭盒里拿出一块切好的水果给我,有一天甚至送到我散步的操场边上来了,我都笑眯眯地说“谢谢”,然后愉快地吃掉那块因放久了有些脏兮兮的水果。下课总是有小女生神秘兮兮地把写有诸如“张老师,我爱你”之类话语的奇形怪状的折叠小纸条放我的桌上。她们抢着帮我搬本子帮我做事,我都尽量面带微笑看着她们说:“谢谢你了!辛苦你了!”他们都是我的小朋友,我希望她们在优雅的有尊严的话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尊重中学会优雅地做人。

四、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写作和阅读促进班级的和谐。

我是位班主任,也是一位语文老师,我觉得阅读和写作对于塑造孩子的心灵意义重大,阅读和写作也一直是我班级管理的重要渠道。有句名言说得好:“要除掉田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而且,我觉得“种庄稼”的过程比“拔除杂草”的过程要愉快得多。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经常告诉孩子:“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喜欢阅读的孩子,无论怎样都会越来越优秀。”上一届已经毕业的学生知道,我每个学期都要自己出钱购置几百上千块钱书给他们看。书放在我的办公桌旁边,他们自己进来轻轻地找,自己去教室登记,自己还书回来,有时上课一起交流某本书中的故事,真是惬意极了!读书的孩子,班级会少一些戾气,多一些书卷气,而且我会和他们一起看,也和他们一起做读书笔记。我喜欢摘抄的优美的句子。以前教高年级时,每天晚自习前,能干的语文课代表就来拿我的黑皮本去,放在投影下让孩子们抄一个我推荐的句子,我鼓励他们像我一样,开始看书就打开摘抄本,积累好词好句,并给他们看我这几年的摘抄本,希望他们让阅读和摘抄成为自己终身的习惯。教上一届高年级学生,最有乐趣的还有看他们写日记,读日记,有时日记中一些对班级发生的事情的评价和描述,也成为班级管理的契机。记得有个叫小青的女孩,字写得很差,脾气很倔总是发飙。但有一次,我们班的小作家小昊写了一篇日记——《野百合也有春天》:就是写他有一次下课,发现小青在认真看课外书,他对小青大加赞赏的事情。后来,我让小昊在班上读了这篇专门为不起眼的小青写的日记,小青以后更爱看书了,脾气也越来越好了。班上的孩子也对小青刮目相看,孩子们也学会了去寻找别人的优点。那些日子,全班一起听那些有趣的日记,评点那些日记。那不仅仅是一堂堂作文课,更是帮助孩子们分辨是非,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机会!

当然,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教师自己应当是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己应该乐于阅读。我说的是“乐于”而不是“坚持",因为读书不应该是要费力靠心志去使劲的事,而应该变成一种内心的需要。如薛瑞萍,“整整五天没有读书,心里空落落的,而且觉得有浮躁之气生”,我现在带一年级,事情多,白天基本没有静心阅读的时间了,晚上带孩子做家务,也是打仗一般。越是没有时间读书的现在,越是渴望读书,有时也有薛瑞萍那样的感觉了,读了书好像才吸收了能量一般。有时回家煮饭空挡,便坐在餐桌旁看几页。上一个冬天,我在家里的大部分阅读,是坐在卫生间马桶盖上热水泡脚的时候完成的,因为那个时候才停下忙碌的家务。对于买书,我也从不吝啬,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父亲自幼告诉他:“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正合我心意。我订的杂志是《教师博览》的原创版和文摘版,还有《班主任》,今年看的书买的书开始倾向于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和佛学方面的书,这些书其实也属于哲学类,中国的文史哲其实没有分家。这些书如天上最灿烂的星辰一般,使我的心能够更加开阔,能够让我站到更加高远的地方。看似和教育没有关系,但这样的阅读能丰富我的心灵,使我和学生家长交流时思想境界能够开阔。

其实我一直还有一个想法和冲动,就是每天写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也就是把每天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下来。点点滴滴的故事,如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露珠一样可爱,也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见证。以前教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我还有时间隔三差五写一些。现在教一年级,实在是没有教高年级洒脱,白天的时间是塞得满满的,即使有那么一些时间也已经疲惫不堪,眼睛都累得睁不开了。晚上回家想写也是改作业备课做家务带崽,没有安静的时间给我。

关于制定班规,不是我的强项,我也赞同模仿薛瑞萍的办法:“至于订立班规,具体明细到打架一次扣几分,不交作业扣几分,我不喜欢。我喜欢“道”这样的微妙玄通和深不可测,喜欢模糊管理。这样省劲,也更有人情味——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前者。”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就算你不是班干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应该制止和帮助那犯错的孩子改正。”当看到有的孩子气势汹汹把那些爬栏杆踩草地的孩子揪到办公室来时,我在班上笑着告诉他们:“要当好班级管理者,不但要会批评人,发现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帮他改正,更要发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真诚地表扬她鼓励他!”有一天,一个女孩跑来跟我说:“张老师,我可以申请一个贴纸奖给小贤吗?他以前乱拿我的东西让他还他还不给,刚才我让他还给我,他一下子就给了。”我高兴地给了这个女孩最灿烂的笑容,我是真心地为她高兴。然后,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女孩和那个知错就改的孩子。曾经有位名人这样来形容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希望自己是那个点燃孩子的激情的人!

总之,我可以预计,我生命中的一大半基本上在讲台上度过,苦也罢,乐也罢,索性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要在教育的现实当中寻找内在的愉悦和诗意的栖居。